2025年11月4日 — 欧洲食品安全局(EFSA)于2025年11月4日发布了新版《用于支持食品链产品风险评估的微生物表征指南》。该指南对欧盟市场上所有含有或由微生物(包括非基因修饰微生物)生产的产品进行了详细规定,整合并取代了多项先前文件,为这些产品的安全性评估建立了统一的框架。
扩展适用范围,涵盖新微生物类别
本指南适用于微生物的多种类别,包括细菌、真菌、酵母、微藻、原生生物及病毒(包括噬菌体)。此举首次将病毒和微藻纳入风险评估体系,并为这些微生物的表征和风险评估设定了明确要求。
强化微生物表征,要求全基因组测序
根据新指南,对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有严格要求:
- 对于细菌、酵母、丝状真菌及病毒,要求必须使用全基因组测序进行鉴定,达到物种和菌株水平的精确分类。
- 对于微藻和原生生物,要求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多基因标记序列进行鉴定。
- 指南强调区分固有抗微生物耐药性与获得性抗性,并指出若发现可转移的获得性抗性基因,将构成潜在的安全风险。
明确产品成分,界定风险评估边界
指南还明确了产品中微生物成分的评估标准:
- 活性微生物产品(如作为生物质使用的微生物)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。
- 若产品由微生物生产但不含活性细胞(如发酵产物),则风险评估将集中在产物本身。
- 对于非活性微生物产品,需证明其不含任何可检出活性细胞和可转移的DNA。
扩展环境风险评估,考虑所有相关微生物
新指南要求,所有可能直接暴露于环境中的微生物,包括非转基因微生物,都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估。此评估应覆盖微生物的存活性、繁殖能力、基因转移潜力及其对生态系统(动植物和生态过程)的潜在影响。
设立简化评估路径,界定“无关切”条件
符合以下条件的微生物可视为安全,适用于简化评估路径:
- 属于EFSA “合格安全推定” 名单中的物种且无获得性抗性基因。
- 产品中不含可检出活性微生物或重组DNA。
- 微生物不具致病性、不产生毒素,对环境无不良影响。
实施时间表与行业影响
该指南将自2025年11月4日生效,预计将对食品酶、新型食品、饲料添加剂及植物保护产品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。相关企业需及时调整研发和注册策略,确保符合新规的数据要求,以免影响市场准入。
资料来源:
https://efsa.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epdf/10.2903/j.efsa.2025.9705